作者:何雁 姚玉萍 姚义鹏 姜勇 梁士楚 李月娟 梁欢欢 赵庆年 黄勇焙 林才健
亮点:
1. 种内性状变异可顺利获得遗传变异和表型可塑性来响应局部选择压力使物种内性状发生适应性变化,相较于利用物种性状均值进行的种间研究更能反映出植物种群的性状变异能力。近几年来基于功能性状结合零模型探讨群落构建机制的研究已经有很多,但检测水平大多还停留在物种水平、种群水平。因此,本研究基于个体水平,综合考虑了种间种内变异对群落构建机制的影响。
2. 由于桂林岩溶石山地貌区的生态环境恶劣,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受到限制。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为壳斗科青冈属常绿阔叶树种,具有较强的耐贫瘠、耐旱性、石生性和嗜钙性等特点,容易成为岩溶生态系统顶极群落的建群种,在岩溶森林植被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基于青冈群落召开岩溶森林植被的群落驱动机制研究,对岩溶森林的保护与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摘要:研究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有助于揭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及其群落构建机制研究。本研究以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主要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选取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厚度(LT)、比叶面积(SLA)和木材密度(WD) 4个功能性状,采用混合线性模型结合方差分解方法对其在种内和种间尺度的变异程度和相对贡献进行分析,同时运用零模型方法探讨驱动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构建的潜在机制。
主要结果:
(1) LDMC,LT,SLA和WD这4个性状在种内和种间水平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幅度,种间变异大于种内变异,但种内变异亦不容忽略。
(2) 零模型检验表明,将种内变异纳入考虑的环境过滤检测得到改善,基于个体性状值的尺度考虑群落构建机制研究是必要的。
(3) 对于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环境过滤作用确实是群落构建的重要驱动机制,与相似性限制作用和随机作用共同塑造了以青冈为优势物种的群落构建。
关键词:岩溶石山;功能性状;尺度变异;群落构建
部分图表:
图1 不同功能性状在种间和种内尺度上的方差分解图
图2 功能性状在不同群落的零模型比较
作者简介:
何雁,科研生命学院2019级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课题为基于功能性状和谱系结构的岩溶森林群落构建机制研究。现在已在《生态学报》上发表论文1篇。
通讯作者:
梁士楚,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和湿地生态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研究项目5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研项目3项、国家973计划项目专题1 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1 项等。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或EI收录论文20多篇;独著或主编研究著作14部;取得专利4项。
姜勇,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0年度“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培养人选。主要从事岩溶森林生态、植物生态和植物功能性状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承担的项目共6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2项、厅级1项、区级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发表SCI 6篇。
论文引用格式:
何雁,姚玉萍,姚义鹏,姜勇,梁士楚,李月娟,梁欢欢,赵庆年,黄勇焙,林才健.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生态学报,2021,41(20):8237⁃8245.
He Y, Yao Y P, Yao Y P, Jiang Y, Liang S C, Li Y J, Liang H H, Zhao Q N, Huang Y B, Ling C J. Interspecific and intraspecific variation of functional traits of woody species in the dominant Cyclobalanopsis glauca community in the karst area of Guilin city, Southwest 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2021,41(20):8237⁃8245.
全文获取:
DOI: 10.5846/stxb202009292521
(文/何雁 生科研会 图/何雁 审/徐夏帆)